俗話說“心靈手巧”,手部動作發育真的比給孩子灌輸知識來的更加重要。人類的手是如此精巧、復雜,它不僅能展示人類的心靈,而且使人與環境建立了特殊的關系,我們也許可以說人類“靠手征服了環境”,進而完成了對整個世界的改造。
一塊木頭能做什么?
它有無限可能,可以是造型各異的杯墊,豐富有趣的玩具,亦或是一幅精美的木貼畫,小樹的銘牌......“木”古拙質樸、溫潤細膩,富有靈性,是汲取日月之光華,歷經風雨磨難之物。“木”經鋸、刨、鑿、磨、挫,在孩子們手中得以重生,展現生機與活力。
木工,鍛煉孩子的能力
鍛煉雙手的協調性和肌肉的力量感
在我們的指尖上有著密集的神經末梢,
孩子在使用木工工具的過程中能鍛煉孩子雙手的精細動作,
慢慢掌握工具中使用的“力度”和“巧度”,
從而增加手部協調性和肌肉力量,讓大腦和肢體同步,越玩越聰明。
磨性子,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歐美國家非常重視孩子從小的動手能力培養,
他們的很多金工和木作課程并不是一節課就能出一個作品,
而是每天打磨半個小時,需要打磨一個學期才能拿到成品,
孩子能夠安靜的坐下來,全身心的投入到指尖的創作中,專注的測量、切割、打磨、重復……
感受自己親手創造出來的木作,這種感覺和外面隨便買一個玩具是完全不同的。
融合數學、物理、藝術和文化的綜合學科
在中國古老而智慧的古代文明中,
木匠這一“匠人”分支融匯了多少古人的智慧和心血,
魯班鎖、華容道、變化多端的榫卯、建筑里的斗拱,
要數學有數學、要物理有物理、要藝術更有藝術,
更不要說每一件傳統木作中所傳達出的深沉的中國傳統文化了,
培養孩子的“匠人精神”
近些年,社會上都在推崇“匠人精神”,什么是匠人精神?
其實就是堅韌不屈的性格、踏實肯干的人生態度,
而不是急功近利,快速走捷徑的學習方式。
活動詳情
木作是一種神奇的存在,從一塊普普通通的木頭到豐富多樣的藝術作品,有著一段很長很長的距離。散落的木塊與樹枝,專業的鋸子與銼刀,物本無形人為之,這就是一場從無到有的藝術創造之旅。
是的,我們注重體驗、注重過程,我們鼓勵孩子們去想象、去嘗試、去做自己的夢,去釋放自己的潛能。在一鋸一線間,安靜而投入地創作,在一錘一釘間,打磨自己的耐心與信心,讓時間慢下來,讓心靈沉淀下來......
活動特色
木工課程
每堂木工課開始,老師會向孩子們做基礎的示范,并對每一位孩子的作品給出建議,這使得孩子們能在思想上模仿,也能在行為上模仿。當孩子們學會了模仿,他們也會迫切地渴望動手去做。
叢林徒步穿越
徒步野外,走進叢林中的秘密世界,開啟自然尋寶模式,尋找各種有趣的植物和昆蟲。
自然植物采集
走進葉子的秘密世界,觀察各類植物葉片的形態特征和結構,學習植物葉片知識,感受植物的魅力,創作植物畫。
攀樹懸掛鳥巢
攀樹會讓孩子們在與懸崖峭壁的抗衡中學會堅強,在與大自然的擁抱中感受寬容,在征服攀登路線后享受成功與勝利的喜悅。
荒野廚房
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煮出一桌好味道。猶如在有限的青春里,遇見一份真感情。荒野廚房,即是一場實踐技能的考驗,也是一次野外生活的享受。
搭建露營地
兩人一組,在教官的指導下搭帳篷。想要搭好一個帳篷,需要大家的超強團隊意識和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