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可真快,一轉眼Tim在瑞思學習已經三年了。記得三年前,他剛到瑞思時, 還是一個九歲的小男孩,瘦小、安靜、內向。三年過去了,Tim已經是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一名初一的學生了。十二歲的他,一米七三的個子,健壯、陽光、開朗。Tim的成長不只表現在體格上,更體現在他對別人的關心上,他的團隊合作精神上,他的演講演示能力上,他的英語母語式思維上以及他在同齡人中的領導力水平上,而這些方面的進步與他在瑞思的學習是密不可分的。
三年來,Tim在瑞思參加了各種各樣的活動,例如十歲時的小助理研究員項目、十一歲時的美國游學夏令營、十二歲時的辯論賽等。這些活動令他開闊了視野,鍛煉了口語并且進一步提高了演講演示能力。作為家長,看到孩子在聽力與口語上的飛速進步,心中的那份欣慰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記得前幾天和其他幾位家長一起在中心觀看他們的英語辯論賽,看到孩子們大聲地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爭得面紅耳赤時,我們幾位家長時不時露出會心的微笑。雖然他們可能有時在表達上會出現一些小的語法錯誤,或者爭論時出現些小口誤,但家長們可以感覺到他們在辯論過程中駕馭語言的能力。孩子們在講英語時脫口而出的表現令家長們對他們的母語式思維刮目相看。而這種母語式思維就是在逐漸瑞思養成的。
瑞思的浸入式學習方法,令Tim在英語上完全“開竅了”。他已經把英語當成他的第二母語。晚上經常會寫一些英文日記或編一些英文故事,平常更喜歡看英文原版電影,聽英文歌曲。記得那天他還用英語給我猜了一個腦筋急轉彎。他說 “There are 3 houses.One is red, one is black and another one is white.The red one is on the left of the black one.And where is the white one?” (有三所房子,一所紅的,一所黑的,還有一所白的。紅房子在黑房子的左邊,白房子在哪?) 我想了半天后說不知道。他壞壞地一笑說 “It’s in America.”(在美國) 我一下意識到是白宮,禁不住大笑起來。我覺得他已經在英語學習中找到了樂趣。
然而中國學校的英語教育大部分還停留在應試階段,所以孩子們的聽說能力普遍都差。他們可以做很難的完形填空,也可以背出很長的單詞和各式各樣的句型,但是卻不知道如何應用它們。多年的英語學習令他們需要說英語時,卻先要想用什么時態恰當,用哪個句型更好,這就導致他們說出來時就變得吞吞吐吐、嗑嗑巴巴,令聽者著實抓狂。曾經在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一書中看到過這樣一段內容:安德烈覺得中國學生的英文很差。他曾經告訴他母親這樣一件事,他在港大做交換生時看到一名大學生死記硬背后,可以用英語流利地去闡述一段很難的法律條款,但卻不能隨意復述出頭天晚上在酒吧聽到的一個笑話。我想這個例子充分證明了傳統的學習方式,也就是死記硬背與母語式的學習方式即脫口而出之間的區別吧。
很慶幸我們選擇了瑞思,從而讓Tim在中心融入到全英文的學習環境中,讓他愛上英語。當前社會上的英語培訓機構越來越多,但我們會繼續選擇瑞思,因為這三年來我們看到Tim在瑞思快樂地成長著;我們會繼續選擇瑞思,因為我們想讓他更全面、更健康地發展。我們會繼續選擇瑞思,為了他能夠擁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